一、制止餐饮浪费的概念及工作原则
(一)制止餐饮浪费的概念
餐饮浪费,是指在餐饮服务和消费中,对可安全食用或者饮用的食品未能按照其功能目的利用,包括不合理利用或者不必要废弃等行为。
(二)制止餐饮浪费工作原则
制止餐饮浪费工作要坚持分类指引、科学施策、德法兼治、社会共治的原则,建立健全宣传引导、示范带动、监督检查等长效机制,构建政府主导、部门协同、行业推进、单位主责、公众参与、社会监督的工作格局。
二、制止餐饮浪费工作各相关单位职责
(一)市场监督管理部门。应当加强对餐饮服务经营者、单位食堂和网络餐饮服务平台制止餐饮浪费情况的监管,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,依法查处餐饮浪费行为。
(二)餐饮、烹饪等行业协会。应当加强行业自律,制定、实施制止餐饮浪费相关行业规范、团体标准,开展宣传培训,为会员提供制止餐饮浪费信息和技术服务。
消费者协会应当加强餐饮消费教育,引导消费者形成文明、健康、理性、绿色的餐饮消费理念和习惯。
(三)特色餐饮街区、商业综合体等餐饮聚集区域的运营管理单位。应当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制止餐饮浪费工作,采取措施促进区域内餐饮服务经营者转变经营理念、改进服务方式,引导消费者适量点餐、文明用餐,减少餐饮浪费行为。
(四)餐饮服务经营者和单位食堂。应当履行制止餐饮浪费的主体责任,建立健全食材采购、储存管理、加工制作、就餐服务、外卖配送等各环节管理制度、服务流程和操作规范,制定、实施制止餐饮浪费措施,开展从业人员节约意识教育和技能培训,并遵守下列规定:
1、按需采购,合理控制库存,鼓励即采即用;
2、分类、妥善储存食材,加强精细化管理和使用;
3、按照标准规范加工食材,充分利用原辅料,提高食材的出成率、利用率;
4、提升餐饮供给质量,配置小份菜、小份量主食、多规格套餐;
5、在就餐场所醒目位置张贴或者摆放文明用餐、反对浪费标识,鼓励宣传营养膳食知识;
6、充实菜单信息,提倡标注餐品主要原料名称、份量、参考口味、建议食用人数等内容;
7、设立劝导员,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、取餐,对明显过量点餐、取餐的行为进行提醒、劝导;
8、配备公勺公筷,为消费者提供打包服务;
9、推进厨余垃圾减量化、资源化、无害化处理,建立厨余垃圾统计分析制度,改进菜品的烹制工艺;
10、建立制止餐饮浪费自查制度,自觉接受监督。
餐饮服务经营者应当明示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,不得设定不公平、不合理的交易条件,诱导、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;提倡采取数字化、智能化餐饮管理模式,预防和减少餐饮浪费;鼓励提供安全、卫生、环保、便携的打包餐盒或者餐袋,提倡对文明用餐、实施光盘行动的消费者给予奖励或者优惠。
单位食堂应当根据用餐规律、季节特点等科学制定食谱和采购计划,合理搭配菜品、主食,实施用餐动态管理,按需制作,少炒勤加;加强用餐期间巡视检查,纠正餐饮浪费行为;开展用餐满意度调查,及时优化供餐服务;具备条件的,鼓励实行自选点餐计量收费;应在餐厨垃圾回收处安装监控摄像装置,对发现有浪费行为的个人进行监督提醒,督促养成自觉节约的良好习惯。
(五)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和中央厨房。应当加强对食材集中采购、科学储存和餐品生产、配送的标准化、精细化管理。鼓励采取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装备提升餐品质量和保鲜水平,严控食材损耗,预防源头污染。
鼓励集体用餐配送单位提供分餐服务,协助用餐单位开展就餐场所制止餐饮浪费宣传和引导活动;对用餐单位提供用餐人数信息不准确或者过量要求备餐造成浪费的,可以收取处理厨余垃圾的相应费用。
(六)网络餐饮服务平台、入网餐饮服务经营者。应当以显著方式提示消费者按需、适量点餐,在餐品浏览页面标注餐品份量、规格、建议用餐人数等信息,推广小规格餐品、可选套餐。外卖配送应当使用符合标准的餐盒、餐袋和保温、清洁的配送容器。
鼓励网络餐饮服务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分析餐饮消费需求,为入网餐饮服务经营者开发改进餐品、按需备餐、制止和减少浪费等提供信息技术服务。
(七)学校、幼儿园食堂或者学生餐供餐单位。应当结合学生性别、年龄、体质等情况,提供安全、卫生、营养,符合生长发育需要和口味需求的餐品; 建立与学生和家长的供餐沟通机制,制定品种多样、数量适宜、成本合理、结构科学、营养均衡的食谱并提前公布;鼓励提供预订餐服务,减少因年龄、体质等个体差异造成的就餐浪费。
学校和家庭应当加强对学生珍惜粮食、营养膳食、反对浪费的教育,培养良好饮食习惯,提升学生文明素养。
三、制止餐饮浪费工作各相关环节倡议
(一)家庭和个人用餐。提倡家庭使用公筷公勺,养成科学、文明、健康的用餐习惯,减少厨余垃圾。各县市区市场监管局,市餐饮行业协会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家庭营养膳食的健康教育,制定不同人群的营养膳食指引,引导家庭按需采购、储存、制作食材。
个人应当遵守制止餐饮浪费相关行为规范,外出就餐时合理点餐、适量取餐,剩余菜品主动打包,践行光盘行动。
(二)旅游餐饮。星级饭店、乡村民宿等经营者应当加强对旅游者文明用餐、反对浪费的宣传引导。旅行社及导游应当根据旅游者用餐人数、饮食习惯等,科学合理安排团队用餐,提醒适量点餐、按需取餐。
(三)自助餐饮。自助餐经营者应当建立备餐评估、供餐巡查等制度,根据用餐人数合理布置餐台,配备不同规格的餐饮用具,引导消费者少量、多次取餐;可以采取事先约定的方式,向造成浪费的消费者收取相应费用。
(四)公务用餐。机关、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各级办事机构等应当加强公务接待、会议、培训等公务活动用餐管理,科学合理安排用餐数量、形式,按照规定标准推行简餐,提供不同地域通用餐品。
(五)宴席用餐。商务宴请、婚丧喜庆等集体用餐的组织者应当合理选择用餐形式、用餐标准、餐品种类和数量,提倡移风易俗、理性消费,抵制铺张攀比等陋习。承办者应当提高餐品和服务质量,合理安排宴席流程和餐台数量,不得过量推销宴席;提倡实行分餐制。
乡镇人民政府、村民委员会应当加强对村民自办宴席等形式的农村集体用餐管理,开展制止餐饮浪费的宣传教育和指导检查。
(六)节日用餐。各县市区市场监管局应当会同精神文明建设、商务等部门,加强节日期间制止餐饮浪费的宣传教育、监督检查,引导公众文明过节。
鼓励餐饮服务经营者丰富节日、节气餐品种类和规格,引导绿色消费。
(七)网络音视频发布相关单位。网络音视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加强对音视频信息的审核,发现制作、发布、传播宣扬量大多吃、暴饮暴食等浪费食品的音视频信息的,及时制止、停止传输相关内容;情节严重的,立即停止提供信息服务。
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劝阻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,发现餐饮服务经营者、单位食堂有浪费行为的,可以向市民服务热线或者有关部门举报。接到举报的有关部门应当及时依法依规处理。
四、工作要求
一是注重宣传,务求实效。各县市区、各有关单位要加大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工作的宣传力度,将厉行节约、文明用餐、绿色发展、节约资源等纳入日常工作当中。使广大群众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。引导从自身做起,自觉把勤俭节约、艰苦奋斗的理念内化于心,外化于行,从现在做起,珍惜每一餐饮、节约每一粒粮,争做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践行者,努力营造“节约光荣、浪费可耻”的良好氛围。
二是引导激励,科学施策。针对不同餐饮服务类别,综合运用行政指导、经济激励、精神表彰等方式,支持制止餐饮浪费的科学研究、技术开发和知识普及等活动;建立健全厨余垃圾计量收费制度,对持续减量的单位给予相应的奖励。
三是务求实效,实事求是。厉行节约、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是一项长期任务、持久工程。各县市区各有关单位要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,下定打攻坚战的决心,着力解决当前突出问题,坚持实事求是,精准履行职责,在融入日常、抓在经常上下功夫,不搞一阵风、走过场,建立长效机制,不断巩固和深化厉行节约、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成效。
四是加强监管,落实责任。各县市区市场监管局要加大对餐饮浪费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,加强联合整治,建立随机抽查制度,重点检查餐饮企业宣传提示、推进文明餐饮消费方式等有关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情况,及时处理和纠正存在问题。检查餐饮服务经营者是否主动提示提醒消费者防止食品浪费,是否诱导、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造成明显浪费。
咸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
2023年4月17日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